KV300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最有名的杀毒软件,连邦排行榜总是榜上有名,而且总是孤傲地高居榜首。我们知道,KV300的版权人王江民在1996年8月才注册成立了北京江民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9月27日在连邦销售组织首发KV300,到目前为止,KV300的正版用户已经近百万;我们还了解到,江民公司刚成立时只有5个人,现在也不过13人(其中包括两名兼职员工),可以算是一个微型企业,然而它做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KV3001997年被电脑报评为十大明星软件,并获“惠普杯”连邦软件排行榜97年度十佳国产PC软件产品。按逻辑推理,能做大事的,一定是一个内功很深的人。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这位高人。
王江民充满传奇的故事一从街道小厂的学徒工到机电光全能专家
都说中关村藏龙卧虎,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但王江民这种类型的,大概不多见。
王江民1951年出生在山东烟台,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腿部残疾的终生遗憾。小学六年级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后来稀里糊涂混了个初中毕业,于1971年进了街道工厂文革机械厂当画线钳工,之后又转入烟台光学仪器厂。那时社会提倡“成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王江民说他不懂政治,就知道一门心思学技术,两个月以后就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并于1974年上了烟台职工大学。1977年4月毕业后进入烟台轴仪电子公司,先是搞机电,后来搞激光。1979年搞了几个在国内外都比较先进的激光仪器,因此获得团中央第一批“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这之后,王江民又获得两个国家级荣誉称号:1982年获“全国自学标兵”称号,1985年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从1979年开始,荣誉始终伴着王江民,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是最出色的。35岁到40岁之间,王江民又从光学返回到机械,并搞出了几个省部委成果。所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他受之无愧,还作了25年的烟台市政协委员。1988年以后,他的传奇生涯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与计算机结缘,再次创造奇迹。
KV300的诞生——在国营企业兢兢业业工作的结果
1988年,38岁的王江民开始接触计算机,这时他已转为搞工业控制。因为当时国外的自动化生产线都是计算机控制的,所以领导要求他们不能作门外汉。厂里请来了大专院校的老师帮忙,也算是赶鸭子上架吧,王江民就此一头扎进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三个月后,他用刚刚学会的BASIC编了一套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练习的教育软件,1990年这套软件在软件报、电脑报上进行交流,即被电脑报评为第二名(第一名是WPS),这是王江民编的第一个软件。而工控编程用的是汇编语言,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就更大了。王江民不愧为全国自学标兵,又是短短的三个月,他就摸索着开始编程,半年后熟练掌握,编了一个在线控制和监测监控软件。
工作中,王江民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困扰,便开始研究怎样杀毒,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首先保证本单位的计算机是一个干净的环境;其次为用户着想,因为给用户提供的设备验收通不过,80%的问题都岀在病毒上,所以经常需要上门为用户杀毒。王江民说,并不是他多爱钻研,研究防杀病毒完全是工作的需要,被逼出来的,也是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自觉。
王江民最早采用的是手工技巧杀毒,后来为杀一种毒编一个程序,再后来一个程序能杀六种毒,于是就诞生了KV6。往后逐渐开发出了KV8、KV10、KV12、KV18、KV20、KV50,到1994年有了KV100,1995年有了KV200,1996年更有了KV300。起初为软件命名是以杀毒种类为依据的,到KV300以后,实际上杀毒种类早已超过300,上千种病毒都是KV300的手下败将,但由于“KV300”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不断更改产品名称不利于市场发展,所以,新近开发出来的产品命名为“KV300+”,“+”意味着无数。
从国营企业的先进工作者到私营企业老板——为了更大的社会效益
1996年以前,王江民搞杀毒软件的开发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他一直在国营企业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做着他的先进工作者,可1996年却离开家乡到北京、到中关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多少让人费解:是不是商品经济的冲击也使这位多年的劳动模范感到了投入产出比的失调?王江民坚决地否定了这种推论:“我离开国营企业自己办公司完全是为了更大的社会效益,这不是说大话,因为我能做到。”
对王江民来说,下海办公司绝不仅是为了金钱这么一个单纯的目的。到北京之前,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他搞过第二职业,为乡镇企业设计工厂(包括设备的选择和制造、产品的定位和设计等全套流程)挣得的技术咨询费、技术转让费已使他过着很富裕的生活。然而,“我毕竟出生在50年代,我所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人人都要贡献于社会。尽管我以往的科研项目为社会创造了相当大的财富,但是杀毒软件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这是我当时的认识,也是后来被市场所验证的事实。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出来做这个事呢?”
1993年,王江民发现了国内第一个变形病毒Doctor(变形医生),其凶猛程度令人不知所措(当然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厉害)。那时社会上蔓延着一种悲观情绪:什么杀毒软件不管用了,计算机灾难性的问题已经来了,病毒很可能毁掉计算机行业了,等等。王江民没有被吓倒,决心研究出一个好的方法快速反击病毒。他首先定义了变形病毒的概念,分析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找到对付它的方法——开放式广谱过滤法。这个方法很有效,最后作为一种商品体现在KV100上。其间,王江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如“变形病毒的发展趋势及其抗病毒手段”、“KV50反病毒”等,软件报社总编看到文章后,建议他把软件拿到报纸上去交流,报社负责拷贝、复制,如有用户需要就卖。王江民很清楚,媒体是最快的传播手段,于是他定期在软件报上发布“反病毒公告”,让大家比照着公告迅速围剿病毒。KV100的可扩充杀毒软件在报纸上发布公告后,立即引起轰动,因为这时用户已经被病毒搞得焦头烂额,有了KV100无疑是久旱逢甘雨。到KV200出来后,不光能用KV100的可扩充功能查出病毒,而且还能杀死病毒。
在实践过程中,王江民发现病毒往往首先破坏了硬盘分区表,致使硬盘上的大量信息取不岀来,给用户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全国有1000万台计算机,就有1000万个硬盘在运行,硬盘的数据安全性非常脆弱,随时都可能受到病毒的袭击或因操作失误使数据丢失。所以,到KV300推出时,王江民使新产品有了一个重大突破——具备可修复硬盘分区表功能。
按照常规,一般杀毒软件都配套一个自动的扫毒程序,并同时具备查、杀功能。而KV300一身兼具扫、查、杀、修、扩五大主要功能,这么强大的功能使它拥有广大的市场便不足为怪了。这时,王江民意识到自己办公司的时机成熟了,必须迅速出击。
KY300成功的秘诀——两个工程一个定位
当前市场上流行的杀毒软件形形色色,公司规模比江民大的也比比皆是,可为什么KV300却拥有了众多的用户,占领了80%的市场份额呢?王江民自有他的招数。
公司成立伊始,王江民就着手他的快速反病毒工程建设,他认为这是当务之急的事。在中国范围内,一个新的病毒被发现,很快就会流行开来。因此江民公司首先建立了一个快速反病毒网,做到第一个用户发现了新病毒,7天之后全国的用户便可在当地的服务点得到帮助,或从网上下载,或通过媒体的公告同时查出病毒,在软件拷到新版本后又都能同时杀死病毒。所以KV200推出以后,国内几乎没有再形成大面积的病毒感染,这当然归功于整个反病毒行业,但KV的反病毒网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除了反病毒网,江民公司还在国内的一部分大中城市设立了技术支持点或技术监测点,这被王江民称为服务工程。他要求所有的经销商同时也是服务商,必须为用户升级拷盘,用户磁盘出问题或发现病毒后必须得到服务。现在这两个工程都已形成规模,但王江民每年仍要投入巨额资金来维持这两个工程,使之正常运转,继而更加完善。
产品定位准也许是KV杀毒软件市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人说,KV还是纯Dos版的,落后了,现在是Windows95的天下了。可是为什么用户在Windows上依然用Dos版的KV杀毒呢?因为Windows系统运行时要先进入硬盘,Windows起来以后才能使用Windows程序;在启动硬盘的过程中,如果硬盘有毒,病毒就驻入到内存里,现在有三分之一的病毒在内存都有对抗功能,即在内存有毒的时候,它接管了系统的功能,发现用户要查阅带毒的软件时,它马上将病毒的代码潜伏起来,把原来正常的代码给你看,所以Windows版的查毒效果不好;另外,病毒往往感染了Windows系统,Windows不能启动了还怎么用Windows版本呢?KV定位在单机版上,倡导“一定要用干净软盘引导机器”,承诺只要用干净软盘引导机器,内存没有病毒就不会有对抗功能,这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再就是KV的可升级功能给用户的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一点,尽管KV不是网络版,但却是网络病毒杀毒效果最好的工具,应该说KV兼容Windows版和网络版。
王江民告诉你
我读书时正赶上“文革”,“上了六年学,拾了半年草”,但我喜欢琢磨,动手能力强,小学四年级时就做了八管收音机、电唱机、无线电对讲机。
我38岁才学计算机,可能是中关村最差的编程员。
像我这样的小公司,中关村有一大批,多为家族式、作坊式的夫妻店、兄弟店,一开始都是资本积累阶段,等到有能力进行资本运作了,就会起变化。
埋头苦干步子比较慢,资本运作可以使发展速度更快。
我的资本积累应该说已经完成了,但现在还在打基础,正在筹备开发基地和生产基地。
两年以后公司肯定不是我王江民个人的了,我或者控股,或者就做高级打工仔,KILL不是已经跟CA合作了吗?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谁也抵抗不了,如果不进行技术和资本合作,可能就要落后。